今天是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欢迎光临本站 

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2/5/24     浏览次数:    

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关于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规划有关任务安排,就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工作要求,以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基础建设、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效能为工作主线,构建专业、便利、规范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营造更有活力、更加开放、更加有序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环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信息对创新发展的促进和保护作用,为构建首都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4年,建成服务基础更加完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供给更加便利、服务环境更加优化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助力北京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服务基础更加完善。加强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有效对接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年访问量近200万次;服务网点布局覆盖全面,到2024年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点等数量累计达到80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运行机制高效、顺畅。

  ——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开展知识产权宏观数据统计分析;聚焦北京“两区”建设中的重点产业,每年至少新建1个重点技术领域专利专题数据库;开展热点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初步建成多层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产品体系。

  ——服务供给更加便利。推广应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规范;绘制全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资源地图;开辟线上线下多渠道、多种类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入口;三年累计完成知识产权信息公共咨询服务超3000次,完成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培训超100场次、覆盖科研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超5000人次。

  ——服务环境更加优化。营造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助力创新发展的氛围;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典型案例和突出人物;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普及度和公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重点任务

  (一)夯实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基础

  1.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运行机制

  建立联系紧密、运转顺畅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工作协作。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的规范化、系统化、体系化。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成果共享机制,促进成果传播利用。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经验交流机制和协作机制,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能力。

  2.加强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积极对接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和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争取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创新举措在北京先行先试。做好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运维保障工作,不断丰富专利、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各类知识产权数据供给。有序推进知识产权数据接入北京市大数据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有关工作,促进知识产权数据与产业、科技、经济、金融等其他数据融合贯通。推进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图书情报机构等服务网点的专业文献、专业数据库等,进一步推进资源开放与共享。

  3.拓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布局

  合理推进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布局,实现信息公共服务园区全覆盖。引导和支持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点以及其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对接产业和创新主体,缩短服务半径,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可及性。

  (二)丰富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产品和供给

  4.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信息基础服务工作力度

  围绕北京“两区”建设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每年新建专利专题数据库。针对北京“两区”建设重点组团、高精尖产业、专精特新重点企业群体等开展专题知识产权信息分析,服务重点区域、产业和企业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知识产权数据资源,开展北京市、中关村和“三城一区”等重点区域的宏观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和发布。不断完善中关村和“三城一区”知识产权大数据区域智能监测系统,助推园(城)区管理部门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持续建设北京市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库,提高海外公共服务信息库数据使用效率。依托知识产权战略支持、园区知识产权服务管家、专利导航、知识产权预警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专项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工作,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综合能力。

  5.构建多层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产品体系

  引导和支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根据自身基础和条件,为社会公众和创新创业主体提供信息检索、宣传培训、业务指导等免费基础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产品。引导和支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深入园区,开展高级检索、竞争情况分析等低成本专业化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产品,帮助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引导和支持服务机构面向企业、高校和政府高层次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求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产品,树立高端服务品牌。

  6.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助力金融创新

  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充分运用知识产权信息分析提高对创新主体创新能力评估的精准性,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融资效率、优化融资环境。引导北京知识产权保险服务机构开展投保企业专利体检服务,帮助参保企业更加了解自身专利潜在风险和同业竞争状况。推动专利数据纳入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关村50指数选股指标,科学展现中关村企业的创新能力。探索开展中关村企业上市知识产权培育工作,推动实现创新发展与资本助力的良性循环。

  (三)提升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

  7.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效能

  推广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信息传播利用、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规范和指引,提升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研究推出《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建设管理办法》,指导各网点加强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绘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资源地图,将全市主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资源向社会公布,保障服务的针对性、可及性、便利性。

  8.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便民水平

  依托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优化整合知识产权前沿动态、典型案例、政策解读等综合数据,实现各类知识产权信息“一网通查”。积极对接“北京市移动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京通”APP等新媒介打通社会公众获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引导和推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资源和服务下沉,面向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咨询服务。

  9.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RC培养

  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优质资源,持续开展对企业、服务机构、高校等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信息运用专项培训。鼓励高校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教育和实践活动,探索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的联合培养模式,助力北京成为专业化、国际化的知识产权复合型RC高地。开展知识产权信息RC交流活动和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技能竞赛,促进知识产权信息RC能力提升。探索开展中关村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实务RC评选工作,推动优秀知识产权信息RC集聚创新发展。

  (四)营造优良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环境

  10.加速推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业高水平开放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基地(北京)的作用,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信息国际交流研讨活动、推广信息服务的国际标准和先进经验。不断优化TISC建设,充分引入国际资源助力构建北京特色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加强区域交流,促进京津冀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一体化、协同化发展,鼓励优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RC服务辐射津冀地区。

  11.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行业自律

  推动成立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联盟,增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联盟作用,加强联盟成员交流协作,增强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的凝聚力。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公众服务满意度调查,促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营造良好服务环境。

  12.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宣传推广

  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加强对知识产权信息知识技能及服务平台资源的宣传推广。鼓励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探索公共服务的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对其中取得较好成效的创新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充分挖掘各类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典型案例,编写年度知识产权信息案例集。

四、保障措施

  13.组织指导

  加强组织指导,每年组织召开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工作年会,学习贯彻知识产权工作有关政策文件和决策部署,总结上年度工作情况,布置本年度工作。

  14.经费保障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鼓励和推动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列入各区政府购买服务预算。

  15.效能评估

  加强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效能评估,每年形成《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工作报告》,并提出具体改进举措,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质量。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